项目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on the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2001年公约》)中指出:“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莹晨建站专注于网站建设,网站设计,网站制作,为客户提供高端定制类网站开发服务,私人订制,原创设计,让您的网站与众不同。
项目服务
- ● 制作网页
- ● 网站建设
- ● 自适应网站建设
- ● 前端开发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辉煌的“黄土文明”之外,我们的先祖也曾创造出灿烂的蓝色文明;时至今日,在我国所辖海域、水域内仍然蕴含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结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基础。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在中国最早源自水下考古学的西学东渐。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长期处在相对薄弱的状况;至于水下考古,更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事业。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海域大批水下文化遗产的流失也使主流学者认识到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1987年11月,根据文化部文物局与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国家水下考古工作的报告"的精神,在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承担,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从事水下考古学研究的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俞伟超教授任研究室主任。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1989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20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原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起为国家博物馆)为基本平台,通过全国有关地方行政和专业力量的积极努力,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事业初具规模,水下考古工作也逐步积累起可贵的经验和成绩。